今天是: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欢迎访问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网站!

节水相关文章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节水机关建设 > 节水相关文章

转载:【院士谈节水】王浩:科技与管理是驱动节水的“双轮”

时间:[2021-09-23]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145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我国开展了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研究;70年代末启动了工业节水和生活节水。2003年国家颁布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城镇废污水才开始从“达标排放”逐步转向“再生利用”。进入21世纪,节水管理技术得到关注,水资源配置、用水计量与监控、用水设备检测等技术的推广,使我国节水方式实现了从微观开展到宏观、微观并行推进的转变。节水技术主要包括农业节水技术、工业节水技术、生活节水技术、非常规水利用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而科技与管理是驱动节水的“双轮”。

  农业节水技术目前已经发展到第三代节水灌溉技术,研发了一批适合国情的现代农业节水技术和系列化产品,并实现从单一技术到综合技术应用的转变。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在新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上,我国还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实用技术供给能力不足等问题。同时,受农业种植业比较效益偏低、农户生产规模小、农民认识与管理水平不高等限制,先进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在我国推广常常难以达到预期。农业节水技术发展方向,一是关键共性节水技术,如激光平地与田间节水技术、非充分精准灌溉技术、作物蒸腾抑制技术、灌区智能管理技术等;二是区域特色节水技术,如旱区限额灌溉技术、寒区水稻控灌技术、南方种植养殖生态节水技术、分地区农作物节水新品种研发等;三是颠覆性农业节水技术,如海水稻种植技术、微润灌溉技术等。

  当前,工业重点领域的节水减排清洁生产与废水深度处理回用关键技术快速发展,园区综合节水和水的循环利用水平不断提高,部分行业节水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工业节水尚缺乏自主研发的节水技术及关键设备材料,节水设备在精细化、成套化、自动化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工业节水技术发展方向,一是推广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节水工艺,从生产工艺源头实现用水量大幅度削减;二是构建废水分级分质回用及水资源智能化调配系统,实现最大化水资源调配效益;三是研发与推广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及关键设备材料,大幅度提高废水的深度处理回用程度;四是建立与完善行业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标准体系;五是发展颠覆性节水科技,如无水印染技术。

  关键环节的生活节水技术基本成熟,行业技术体系基本建立,初步具备产品设计与系统集成能力。但是,制造工艺达不到技术推广要求,高效节水器具与设备对制造设计、工艺、材料等要求均较高,数量众多的底层基础制造能力和水平有限,制约高效节水器具的生产、普及与推广,同时缺乏系统性节水实效评价方法、节水设计方法以及工程技术。应在水源节水方面,发展分质供水,研发推广水循环利用技术,水源替代水质安全保障技术,多水源利用统一规划设计技术;在输配水节水方面,研发包括综合压力控制、快速修复、管网管材更新、主动漏损控制等的城市输水管网漏损主动控制技术,精确定点检漏技术,供水管网水量—水压优化调度技术,研发计量—传感—控制一体化水表设备;在用水过程节水方面,开发新型节水器具,研发建筑/个人等微观尺度节水评价与辅助节水技术;在建筑体整体方面,加快针对建筑整体的系统节水技术、方法及装备的研发与应用;发展颠覆性节水科技,如无水冲厕、家庭无水洗衣机等。

  我国非常规水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尤其随着膜材料与工艺的发展,海水淡化技术与国际接轨,建成以自主研发技术为主的万吨级、10万吨级示范工程。但我国在污水处理新技术研发与集成、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再生水回用风险管控等方面比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应在以下技术上有所发展:高效低耗的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技术、适用经济的雨水集蓄利用技术、企业和园区设置雨水收集处理及回用系统、海水淡化自主关键技术和装备等。

  我国用水计量技术中,工业和生活用水计量体系较为完善,计量等级达到C级的旋翼式水表的研发与应用,提高了水表的质量水平,但整体计量等级、使用寿命,特别是大口径水表的制造工艺,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农业用水量测设施建设不配套,灌区量测水技术标准或规范不统一,用水量量测方面研究相对滞后。节水管理技术还要在研发计量翻空技术和节水诊断与评估技术上下功夫。

  目前,国内外节水技术很多,但是推广应用的程度还不够,关键是机制问题。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形成良性机制很重要。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王浩)

电话:027-84450112 传真:027-84872714 E-mail:cjsbszhc@126.com 地址:琴台大道515号 邮编:430051

版权所有: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鄂ICP备11004119号 技术支持: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