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欢迎访问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网站!

文化建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建设 > 文化建设

2017年长江委政研会优秀研究成果——合理利用新媒体 创新推进思想政治工作

时间:[2018-05-08] 作者:gly 浏览次数:5286

 

当今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数字网络技术为核心、以互联网为渠道、以无线移动设备为终端、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强悍登场,并宣告了一个新时代——“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以其快捷高效强大的传播功能,日益博得人们的青睐,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思维方式等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如何借助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既是一个不同学科领域交叉的理论命题,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实践性。对此,我所成立课题组,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新媒体目前在单位党员干部中的使用现状,分析新媒体时代单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冲击和挑战,探索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优势及其实践途径,以期不断改进工作模式,创新工作形式,永葆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为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事业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一、当前新媒体在党员干部中的使用现状

本次调研,课题组以网络形式开展调查,深入了解新媒体在我所应用现状,特别是网络、手机新媒体的应用对党员干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影响,有57名党员干部参与了此次调查。通过综合分析,当前新媒体使用现状具有如下特点:

(一)新媒体在党员干部中受到青睐

统计显示,目前我所党员干部共计57名,其中35周岁以下青年党员占党员总人数的47.37%。他们视野开阔、思维活跃、阳光活泼,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和领悟能力更强,对信息的需求量更大,对信息新、奇、快的要求更高,传统媒体往往无法满足需要,在他们的带动下,新媒体受到青睐。调查显示,我所党员干部100%使用新媒体,100%开通了个人微信或微博。

(二)新媒体成为党员干部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新媒体凭借着丰富、即时、方便、快捷的特点,将历史与当下、理想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将昨天与今天、过去与未来融合在一起,以先进的电子技术为人们构造了超载时空的精彩空间,成为党员干部获取信息的首选。调查显示,全所党员干部100%主要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认为通过新媒体可以关注时事热点新闻,了解社会百态;可以获取新知识,学习新内容;对于社会中发生的突发事件或公共事件,会及时去微信、微博了解详细情况,发表自己观点。

(三)新媒体成为党员干部沟通交流的主要媒介

由于借助新媒体进行交流具有平等性、开放性、即时性、互动性的特点,使得微信、微博、QQ等社交平台备受推崇,为回避现实环境中存在的无形压力和束缚,人们更愿意进入虚拟世界、借助新媒体平台发表观点和互动交流。党员干部认为新媒体方便了与朋友之间的互动,为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新媒体展示了自己的个性,并可在网络上寻找志趣相投的群体,结识新朋友;平均每天登陆即时聊天工具(微信、QQ)的时间在1小时以上;经常参与的微信群在1~3个,他们通过转发文字、发送图片、语音聊天等形式与同学、朋友、同事等交流。

调查发现,一些年轻人较多的部门,新媒体已自觉不自觉成为他们队伍建设的工具,日常学习的一个推送、重要工作节点的一个提醒、紧张繁忙时的一句问候、心情低落时的一声鼓励、生日时刻的一个祝福,不仅方便了学习,促进了工作,而且融洽了感情,增强了凝聚力。

二、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冲击和挑战

面对来势汹涌、声势浩大的新媒体浪潮,一些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特别是以纸媒为主要传播媒介、集中灌输式的做法,正在遭遇效果瓶颈,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一)纸媒受到冷遇,书报文件渐失吸引力

集中学习开会、读书读报读文件,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然而由于纸媒相对滞后的传播速度、相对固化的表达方式,其承载的资讯往往由于不新、不活而难以受人关注。相比而言,新媒体资讯因其跨越时空、即时鲜活,往往赢得广泛青睐。如在微信里刚刚收到的一条新闻,可能就发生在1小时前的世界各地,随之还会有即时跟进的后续报道、跟踪评论、实时截图、相关解读,如此的播报速度是传统纸媒无法做到的。现实中,多数党员干部的阅读习惯,已从传统的阅读书刊、杂志等方式,向浏览网站、微信等信息获取方式转变。

(二)受众成为主体,单方灌输渐失说服力

传统概念中,一般的思想教育往往是通过组织内部自上而下的权力体制实现单方说教式的“强制压服”,党员干部也习惯于“我说你听,我讲你通”式的灌输式教育。新媒体时代开放、互动的环境,促进了党员干部主体意识的增强,他们更崇尚个性,人人都手持麦克风,人人都掌握话语权。当遇到困境、疑惑,感到不安、委屈等不良情绪时,较少主动去向组织推心置腹,而是选择随手转发个心灵鸡汤式的微博、在微信朋友圈向好友倾诉心声,亦或是在类似的论坛里发发牢骚寻求思想上的共鸣。这对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简单说教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为人所接觉。

(三)正统遭遇恶搞,贪大求全渐失感染力

长期以来,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给人感觉是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谨慎有余而生动不足。受之影响而形成的是“宣传体”拘谨客套的表达方式,有的一味追求穿衣戴帽,有的过于中规中矩,有的满足辞藻堆砌,带来的是不食人间烟火般的疏离感,失去的是走进现实、贴近生活的生机,疏远了与受众彼此间的距离。而与之效果相对的是,新媒体环境下催生的各种“娱乐体”的表达方式,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凡客体、甄媛体、咆哮体、淘宝体”等等,这些表达方式之所以曾经或正在网络风靡一时、广受追捧,正是因为相比之下,人们更愿意接受这种诙谐幽默、多变速成、博取眼球的语言风格,而现实中,这种语言风格在单位经常水土不服,甚至受到“排斥”,从而阻碍了新媒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

三、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利弊分析

新媒体孕育于互联网,又超越互联网。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既有其独特的优势,又不可避免会存在着消极影响,具体表现在:

(一)独特优势方面

1.新媒体的运用拓展了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

多年来,各级党组织主要依赖会议文件、谈心谈话、座谈交流、集中学习、主题活动等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比较单一,吸引力生动性不强,效果不够明显。而新媒体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等优势,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宠儿”。各单位各部门领导和党组织负责人可以将教育内容渗透融合到多样化的新媒体信息中,借助新媒体这一新兴网络媒体收集整理有用信息,及时发现情况,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并进行有效地引导,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2.新媒体的运用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

新媒体以图、文、声、像等多样化的形式表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变了以往思想政治工作者唱独角戏、“我说你听”、“我讲你通”的方式,代之以群体沟通、相互交流,使受教育者由“旁观者”变成了“当事人”,突出了党员干部的主体地位。特别是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在屏幕上创造一种轻松、活跃、愉悦的情景,使严肃的思想教育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形象、生动、直观的教育中受到启发。新媒体的这些优势,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3.新媒体的运用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相对说来比较“刻板”,吸引力、生动性、实效性相对不强。而借助于新媒体,各级党组织可以与党员干部进行深入沟通,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此外,利用新媒体开展工作更容易被善于接受新事物的年轻干部所认同,其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也受到各个年龄段的党员干部的欢迎,使思想政治工作具备了良好的先决条件。

(二)消极影响方面

1.新媒体传播碎片化,内容良萎不齐

新媒体没有传播者和接受者的界限,每个人既可以是传播者,又可以是接受者。“人人即媒体”,导致信息来源多元化、信息文本零散化、观察视角分散化。新媒体这种“碎片化”特质,决定了新媒体信息来源隐蔽而繁杂,信息内容良萎不齐、可信度差,健康和不健康的、正确和错误的、积极和消极的内容并存。这些给及时有效地开展正面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难题。

2.新媒体信息传播无序,监控难度大

新媒体时代,每个账号都是一个小媒体。用户可以登录账号,自由地发帖子、转微博、评新闻。从论坛、社区、个人网页到博客、微博,新媒体变得越来越个性化,用户发言的自由空间越来越大,当发布一个话题或一条信息后,容易产生舆论场,甚至还会产生“蝴蝶效应”,迅速在互联网上膨胀。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信息交流的开放性、匿名性和互动性往往导致舆情监控乏力并存在重大盲区,极易引起队伍思想判断混乱和精神困惑。

3.党员干部过度依赖新媒体易导致情感缺位

新媒体时代,在现实中,许多年轻党员干部出现有时无目的地打开手机(其实也没干什么事)然后就关上的习惯;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存在出门没带手机或者手机没电时,就会觉得不安的现象;平时即使不使用,也会一直登陆手机新媒体软件(QQ、微信)。与此同时,新媒体不能突破网络人际交流中情感缺位的局限,非语言形式的情感交流实现程度很低,新媒体用户直面冷冰冰的机器和毫无表情的网络,打消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而情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桥梁,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没有情感的思想政治工作只能是苍白的说教、机械的灌输,自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新媒体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受教育者的面对面、人与人的情感。

四、运用新媒体深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途径

作为新生事物,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它的弊端也显而易见。新媒体不是洪水猛兽,它只是一种工具、一种载体、一种场合,关键在于如何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变挑战为机遇,化被动为主动,使之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项有力武器。

(一)树立“新理念”,着力打造思想政治主阵地

一是树立开放思维。当前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力图以单独的“控制”、“拦堵”甚至“阻断”等方式来回避新媒体,在理论上讲不通,在事实上做不到,在效果上更是适得其反。对于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与其退避三舍,不如激流勇进,迎难而上,牢固树立开放的思维,在实践中开放、在开放中吸收、在吸收中创新,用创新的成果推动实践的继续深入,永葆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二是树立人本理念。新媒体时代,人们的平等观念、权利意识和自主意识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双向沟通、平等互动趋势愈加明显。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强化以人为本理念,学会用平等的理念、宽广的眼界来分析问题、评判事物,用情感的力量、说理的方法和可亲可敬的形象来启发人、激励人、教育人,与党员干部平等对话、民主讨论、互动交流,推动形成平等民主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三是树立包容心态。新媒体的发展使意愿表达扁平化、时空传导无限化、身份认可虚拟化、沟通路径多点化、社会价值多元化。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宽大的胸怀和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党员干部不同的声音甚至一些非主流的观点,面对党员干部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吐槽”、“拍砖”、“拉黑”甚至是被“踢出队伍”,要坚持“五不原则”:不上纲上线,不乱扣帽子,不封堵评论,不乱删帖,不在工作中挟嫌报复;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始终以包容自信的心态做好理性引导和柔性宣传,以平等真诚的对话获取党员干部的信任和支持,进而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思想引导。

(二)集聚“正能量”,善用网言唱响时代主旋律

一是置顶“官方”声音,强化思想认同。结合党和国家、省市委召开重要会议、出台重大政策、处理重大事件和举办重大活动等契机,及时通过网站、微信、QQ群“分享”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正面贴文,第一时间将官方的声音“顶起”;充分运用“微言微语”,借助图文并茂、声像一体、视听同步等网络信息特点,切实增强官方声音传播和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真正使官方的权威声音在党员干部中产生共鸣、根植于心。二是热评“草根”故事,点亮核心价值。深入挖掘身边“草根”人物的故事,搜集社会流行的、广为流传的、党员干部热转的各种观点,定期开展“微话题讨论”、“微人物评选”、“微格言征集”等活动,通过讲述一个个“平凡人”的感人事,“小人物”的心里话,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主流价值观、澄清错误思想观点,让广大党员干部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核心价值观,把握住当代公职人员的共同价值追求。三是投射“最美”身影,传递榜样力量。持续关注、定期盘点蹿红网络的一系列“最美”,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推送,引导党员干部亲近“最美”人物、讨论“最美”现象、领略“最美”风采,弘扬“最美”精神、挖掘“最美”身边人,建立“最美”人物先进事迹宣传制度,充分发挥“最美”人物的引领示范效应,让“最美”榜样的力量发光。

(三)扭住“聚焦点”,科学参与掌握舆论主导权

一是畅通渠道、直达人心。新媒体作为交流沟通工具广受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可以实现“键对键交流”,从而避免“面对面交流”的紧张和尴尬。因此,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运用新媒体,畅通多样化的表达渠道,通过开展网上微调查、征集微评论,开设网上谏言栏、网上谈心室等形式,鼓励广大党员干部通过电子邮件、QQ、微信、微博、论坛等渠道袒露心声,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二是及时关注,感知人心。新媒体既是党员干部表达交流的主要媒介,同时也是反映党员干部所思所想、所疑所惑的“睛雨表”。各级党组织负责人要主动加入党员干部发起的QQ群、微信群和微信朋友圈等,力求在第一时间感知党员干部的思想状态,知晓党员干部的利益诉求,也努力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加以引导,防止一些思想疑惑、负面情绪因缺乏关注回应和正确引导,而产生“滚雪球效应”和“蝴蝶效应”,避免小问题累积叠加成为大麻烦。三是主导议程,凝聚人心。新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十分强大,是媒体权力的充分体现。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匿名性、虚拟性、可信度相对比较低的特点,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可以科学应用议程设置功能,使用网站的“封面”文章,热点专栏的追踪报道和微信微博的引用链接,促进正面舆论引导,提升信息传播的主观性、权威性和全面性,从而实现打动人心、引导舆论、凝聚队伍的目的。

(四)筑牢“防火墙”,有效防范打好舆情主动仗

一是建立“他律与自律”结合的科学管理体系。不断细化完善新媒体管理措施,统筹新媒体平台建设,在条件成熟时自主开发新媒体移动APP软件,并按照“归口管理、口径一致”的原则,做好官方新媒体内容创作、审核、发布、管理等工作,建立起管理规范、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群策群力的新媒体运行机制。同时加大网络道德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利用新媒体获取信息和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引导党员干部充分认识言论自由与讲政治、守纪律的关系,自觉提高政治敏感性和自觉性,增强网络自律意识,做到不偏听偏信、不以讹传讹、不信谣传谣,坚决抵制各种恶意吐槽和欺骗蛊惑,努力成为成熟的新媒体运用主体。

二是建立“素养与技能”兼备的意见领袖队伍。当今社会,新媒体素养已成为现代人信息化生存的必备能力。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培养“意见领袖”,选拔和培养有影响力、号召力的党员领导干部、政工骨干和优秀年轻干部成为新媒体管理员,加强集中教育培训,增强他们的政治敏感和政治觉悟,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媒体言论素养,提高他们的信息辨别能力和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党员干部现实生活和网络环境中的影响力,对党员干部日常关心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及时解疑释惑、澄清事实,做出权威解读,引导党员干部的思想走势,化解负面影响,使他们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新媒体时代的贴心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是建立“网上与网下”联动的舆情处置机制。在新媒体的“大众麦克风时代”,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联动应急处置机制,一旦出现敏感信息或突发事件,舆情信息员要第一时间搜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及时上报情况;舆情主管部门要联合相关新媒体平台负责部门,迅速掌握舆情的动态、走向和发展趋势;并及时通过官方新媒体平台对突发性舆情快速回复,对问题和建议及时反馈,对处置后效果跟进评价,在保证党员干部话语权、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的同时,适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以公开、透明方式处理舆情,消除误会,控制影响,赢得理解。

新媒体时代,我们要充分运用新媒体即时传播、信息广泛、更新速度快、覆盖面大等特点,进一步拓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鼓励全体党员干部职工通过QQ、微信、网络视频等进行即时交流,启迪情感、平衡心理,舒缓压力、稳定情绪,凝聚力量、增强信心。通过正确引导,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正确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任务,选准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实际效果。


电话:027-84450112 传真:027-84872714 E-mail:cjsbszhc@126.com 地址:琴台大道515号 邮编:430051

版权所有: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鄂ICP备11004119号 技术支持:京伦科技